英國買樓注意事項:一文看清英國買樓陷阱

Hoi Yi Leung

近年大批港人持BNO簽證移民英國,一家大細當然想買個安樂窩,當地發展商都推出了不少樓宇項目,有現成樓也有樓花。對於從未在英國買樓的人,對當地置業的注意事項可能不太了解,最好聘用專業的地產代理,為你物色一些信譽良好的發展商和樓盤。本文會介紹一些常見的英國樓陷阱,去睇樓時前最好先做足功課,了解需要注意什麼,以及避開哪些類型的物業。

如果要由香港匯款到英國支付買樓費用,可以使用Wise,享用零提價的市場中間匯率。與傳統銀行不同,Wise不會自訂匯率賺取差價,而且不需要透過SWIFT匯款,比起電匯更平更快,最快可以即時到賬。

了解更多Wise國際匯款服務

目錄

英國買樓常見陷阱

作為「新移民」,我們對當地樓市的認識不深,胡亂入手可能會導致血汗錢盡失,因此首要步驟就是了解一下英國有什麼常見的買樓陷阱。

  • 冒認業主:由於英國設有公開的地註冊系統(Land Registry),騙徒可能會假扮成業主將樓盤資料放上地產網,要求有興趣的買家「先落訂金」。而破解這類陷阱的方法是:堅持親身睇樓,而且最好有經紀陪同。
  • 爛尾樓:很多人都會投資一些潛力豐厚、位於黃金地段的英國樓花,但遇著財政狀況有問題的英國地產發展商,如果發展商起到一半或者臨到收樓前清盤,你就無法追討已支付的高額訂金(和首期)。
  • 有限業權:英國樓有分Freehold和Leasehold,有些業主放售的Leasehold物業租期可能只餘下大約60年,而且地租費用不菲。這類物業不但難申請按揭,在不久的將來還要跟地主商討地租續約事宜。
  • 鄰近基建:有些新樓項目的賣點是鄰近全新大型基建,但多數都只是計劃中的項目,還有很多變數,如果最後沒有建成或者選址變了,你的物業價格將大不如預期。

英國買樓影響按揭因素

所謂的英國樓陷阱,有些是會引來莫大金錢損失的騙案,而有些則可能只會令你申請按揭時遇到較大的困難。

以下是一些比較難申請英國樓按揭的物業類型:

  • 特殊建築結構:有一些舊樓可能不是用標準的磚混砂漿(Brick and Mortar),而是用泥牆、混凝土或木框架,甚至是對健康有害的石棉。
  • 高層公寓:高樓大廈始終不是英國的主要房屋類型,加上考慮到電梯維護、消防安全等問題,銀行可能在審批貸款時比較保守。
  • 有限業權:一般新續租的Leasehold物業應至少有90年期,如果你想買的物業只餘下少於70年租賃期,銀行很大機會不批按揭。
  • 所在地區:例如前身為棕地(Brownfields),或者樓宇鄰近大海/河流/湖邊,對於銀行來說都屬於較高風險的物業類型。
  • 多用途(混合式)樓宇:非純住宅用途的樓宇,例如地舖為商店、餐廳,或者有幾層是辦公室,對銀行來說估價難度較高。
  • 新樓:銀行對新樓的估價有機會低於發展商的售價,因此你可能要準備更多的首期。

英國買樓注意事項

上網搵屋,很多時間業主只會上載物業的室內照,而且會盡量隱藏物業的缺陷。所以我們必須要約時間親身睇樓,而且最好找經驗豐富的經紀陪同。睇樓時,除了要留意屋內情況,也不要忘記觀察一些共用部分,如走廊、樓梯、電梯、大堂等,還有大樓外以至整個社區的環境和風氣,畢竟你可能會在這個社區生活幾十年。

物業內部要注意或詢問的事項:

  • 潮濕/發霉狀況
  • 插頭、電制、電線
  • 電/煤氣熱水櫃
  • 馬桶水流
  • 窗框密封程度

如果是物業內部可修補的小缺陷,你可以用它們作為討價還價的工具。

物業外部要觀察或詢問的事項:

  • 附近街道、酒吧和商店的狀況(日間&夜間)
  • 屋頂瓦片和排水溝
  • 地面沉降情況
  • 可用泊車位或停車場(費用或租金?)
  • 樓宇保險公司是否承保
  • 鄰居噪音(樓上是否用木地板?)

外部問題是我們單憑自身無法解決的,如果有明顯缺陷就可能要放棄,再找另一間心儀樓盤。

買樓是人生大事,而且是作為外國人買英國樓,記得要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,例如律師、地產經紀和按揭經紀,這些費用都是不能慳的。如果你正在尋找合適的匯款工具,可以考慮Wise的零匯率提價匯款服務,由香港匯款到英國的手續費低至5.53 HKD + 0.54%,而大額匯款更可享有額外折扣。只要在Wise網站上的計算器輸入匯款金額,就能自動計算所需的手續費、匯率及預計到賬時間。

到了英國後,你更可以開設Wise帳戶,輕鬆持有、兌換、匯款超過40種貨幣,以及申請全球通用的Wise扣賬卡,網購或出國旅遊就更加方便,可以直接扣除外幣餘額,節省外幣交易費用。

了解更多Wise綜合貨幣帳戶


資料來源:

1 MoneyHelper:Issues with the property when buying a house

資料檢查日期:2023年9月21日


*請參閱使用條款及你所在地區的產品可用情況,或瀏覽Wise的費用與定價,以了解最新的定價和費用資料。

此出版物僅提供一般資料,並不構成法律、稅務或來自Wise Payments Limited或其子公司及其關聯公司的任何專業建議,並且不能取代財務顧問或任何其他專業人士提供的建議。

我們概不以任何明示或暗示的形式陳述、保證或擔保該出版物中的內容準確、完整或及時更新。

資金無分國界

了解更多

地區貼士、新聞及消息